孩子不愛學習,就是爹媽拜錯了廟燒錯了香

孩子不愛學習,就是爹媽拜錯了廟燒錯了香

文/兒童哲學啟蒙頭條號

最好的老師,

不是父母;

最好的教育機構,

也絕不可能是「學校」。

一直身處人類最高學府,

孩子樂在其中,

你卻視而不見,

非把孩子逼上「梁山」,

實在……無語。

老子早在公元前七百多年就提醒過我們——

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

如果把這句話用在理解如何教育上,答案顯而易見——

誰教化了萬物,誰就是最好的教育家!絕對沒有並列第一!

換句話說,已經教化出萬物的大自然,就是孩子和我們最好的老師。

自然的教化,就是最高級的教育;

自然界,就是人類已知的最高學府;

我們已然身處其中。

為了追求所謂更好、最好的教育,我們會想方設法找名師、求名校、尋課輔,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——

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堂——事事皆學,物物可習。

記得兒子六歲多時問我:「宇宙是從哪裡來的?」

我告訴他:「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,宇宙是從一個點爆炸後來的?」

我繼而向孩子解釋,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和時間都是因為138億年前的這次爆炸才出現的。

兒子不解地繼續問我:「那那個點在哪裡?」

我把拳頭放在他的面前,問他:「假設爸爸的拳頭現在爆炸了,它會向哪散開?」

兒子說:「四面八方。」

我說:「那那個點或許就應該在我們這個宇宙的中心吧。」

兒子說:「不是,我問的是宇宙還沒有爆炸之前,那個點待在哪裡?因為那陣兒沒有空間時間,它總得有個地方待吧?就像你問我在哪兒,我會告訴你我在家還是在學校。」

……。

兒子一直對宇宙很著迷,總是不停地問我很多關於宇宙的問題,有時他自己也會從書上、網上找資料或視頻研究。

我和他根據所知和資料,利用身邊的物件還演示學習了很多有關物理化學的知識——

比如,利用地球儀和鋼鏰演示自由落體,並且告訴他在不同星球上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為何會不一樣;

比如,我們會把紙或木頭燒成灰,讓他明白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,物體的性狀會發生改變;

比如,我們會先猜想和討論木星撞到太陽會發生什麼,以及為什麼會這樣,之後再讓他搜些資料、視頻,加以分析判斷和修正;

比如,我和兒子會用氣球和冰箱、水壓等來做「縮脹」實驗,親歷物體體積與溫度、壓力之間的關係,解釋不同星球環境下物體會有怎樣的變化;

……。

在這一過程中,我和兒子所學習的內容已經涉及到各門學科,他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,興趣十足地自覺積累掌握了大量的跨學科的知識,而且清晰準確,隨時調用。

你完全可以想見,除了父母之外,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和機構能做到如此細膩的「量身私教」。

之所以說這些,我們並無炫耀之意,也壓根兒沒啥可炫耀的,因為——

孩子已經身處人類的「最高學府」,處處都是吸引他的知識的海洋;

所有的孩子天生好奇,求知好學只是本能而已,這個「學府」的資源只會讓他越來越入迷;

這個「學府」帶給孩子的是持久的思考與快樂,我們只需創造他不斷接觸這個學堂和他在這裡的安全即可;

這個「學府」從來不逼孩子學習,卻促成了你不讓孩子學都不行的事實;

……。

毫無疑問,自然的教化就是最好的教育,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化。

可嘆的是,自然教化萬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爹媽在那裡瞎折騰,逆規律而為之?

真心想不通,把孩子放在這樣的「學府」,這些爹媽還有啥不放心的?

事實上,大至人類社會的進程,小到一個人的發展,也都是源於一個「奇」點——好奇心,而培養好奇心的最佳「學堂」不就是包容萬物的自然界嗎?因為,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:一個人興趣的來源、學習動力的源泉,自我方向的鎖定、創造能力的發掘、……,都源自自然的教化。

所以——
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

有道無術,術尚可求也;

有術無道,止於術。

教育之道之術,莫過於此。